自由時報-免費報導

《人與土地》范揚格 打造濕地樂園

記者廖雪茹/專訪

在新竹縣竹北市郊區農村長大的范揚格,原來是學校的行政人員,民國八十九年前往台南縣白河觀光,被壯觀的蓮田美景所震懾,返家後便在自家農地栽種了一塊香水蓮;後來,前往新埔鎮觀賞大王蓮,巧遇從事水生植物復育、推廣的吳聲昱,經由吳老師的導覽解說,慢慢喚醒他童年的記憶。

范揚格說,小時候,田邊溝渠常見的植物,現在幾乎都從生活環境中消失了;驀然回首,連拼湊回憶的線索都沒有。

復育200多種水生植物 構築善水草塘

九十一年,他向父親要了兩分地改闢濕地,在吳聲昱的指導和提供物種下,開始構築他的「善水草塘」新樂園。十年來從物種辨認、收集、種植、交換、管理與復育,包括原生種和外來觀賞種,現已有二百多種。

范揚格舉例說,記憶中,過去在水溝可看到眼子菜、水蘊草、馬藻等,現在很難看到了。「看不到老朋友,讓我覺得很沮喪!」他也復育罕見的田蔥、台灣萍蓬草、台灣水韭、東亞黑三菱、台灣原生種鬼稻等。

在復育的過程中,他深刻體認到人與大自然為生命共同體,因此也從栽培水生植物慢慢擴大到昆蟲、魚類和青蛙,並成功繁殖珍貴稀有的台北赤蛙。

照顧二百多種水生植物和多種蛙類,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,除了難以估算的金錢投入外,每天從早晨六點忙到天黑,但是范揚格說︰「我在辛苦過程中享受。」

因為分身乏術,去年他毅然離開穩定的校園工作,全心投入復育與分享。「我希望讓下一代,在這裡認識、看到書本找不到的物種,年長一輩,能在此走進時光隧道,看到童年景致。」

樂當生態導覽員 走進童年自然教室

去年七月起,陸續有親子、師生到這裡觀察水生植物,范楊格熱心導覽解說,並設計DIY生態教學,帶領大小朋友一起紮稻草人、自製蓋斑鬥魚的家,寓教於樂。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其他選項

相片資訊

本日人氣:
0
累積人氣:
0